刚出生的婴儿黄疸高是怎么回事

刚出生的婴儿黄疸高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和黏膜黄染,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有关,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溶血、感染或胆道闭锁等引起。
1.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肝脏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有限,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能持续更久。这种情况无需特殊治疗,保证充足喂养促进排便即可。
2. 病理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常见于母婴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感染因素包括败血症、TORCH感染等。胆道闭锁表现为进行性黄疸加重,大便呈陶土色。遗传代谢病如G6PD缺乏症也会导致黄疸。
3. 诊断与监测
经皮胆红素测定是常用筛查方法,血清胆红素检测更准确。医生会评估黄疸出现时间、进展速度及伴随症状,必要时进行血型、Coomb试验、肝功能等检查。
4. 治疗方法
光疗是主要治疗手段,蓝光可促进胆红素转化。严重溶血需换血治疗。感染性黄疸需抗生素治疗。胆道闭锁需手术干预,如Kasai手术。母乳性黄疸可继续母乳喂养,必要时暂停2-3天。
5. 家庭护理
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每天8-12次。观察黄疸变化,从面部向躯干延伸需警惕。注意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及大小便颜色。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
新生儿黄疸需要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及时就医评估是关键。大部分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家长应掌握基本识别方法,配合医生监测和护理,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定期随访确保胆红素降至安全范围,特别注意早产儿和高危儿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