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有哪些症状呢

阻塞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深黄、粪便陶土色、皮肤瘙痒及消化道症状。阻塞性黄疸通常由胆道结石、胆管肿瘤、胆管炎、胰腺疾病或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黄疸最早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由胆红素沉积引起。轻度阻塞时黄染可能仅见于巩膜,随着胆道梗阻加重,全身皮肤可出现橙黄色改变。这种黄染在自然光线下更易观察,常伴有皮肤干燥脱屑。
尿液颜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因结合胆红素经肾脏排泄所致。尿液颜色深浅与梗阻程度相关,完全性胆道梗阻时尿液颜色最深。部分患者可能误认为血尿,但尿常规检查无红细胞增多。
粪便失去正常棕黄色而呈现灰白或陶土样,是胆道完全梗阻的特征性表现。由于胆汁无法进入肠道,粪胆原生成减少所致。可能伴有脂肪泻,粪便浮于水面且有恶臭。
全身顽固性瘙痒是常见伴随症状,与胆汁酸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瘙痒多从手掌足底开始,夜间加重,抓挠难以缓解。长期瘙痒可导致皮肤抓痕、色素沉着或继发感染。
多数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不良表现。胆道完全梗阻时可伴有脂肪吸收障碍,导致体重下降。部分患者有右上腹隐痛或绞痛,可能与原发疾病如胆石症有关。
阻塞性黄疸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适量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倾向。注意观察皮肤黄染程度、尿液颜色及粪便性状变化,出现发热寒战、剧烈腹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建议遵医嘱完善腹部超声、CT或MRCP等检查明确梗阻部位,根据病因选择内镜取石、支架置入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