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急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硬结、发热等症状,需及时采取抗生素治疗、排空乳汁和局部护理。哺乳期女性高发,与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密切相关。
1. 急性乳腺炎典型表现包括乳房局部红肿、触摸疼痛、皮肤温度升高,可能伴随38.5℃以上发热。部分患者可见乳房硬块,挤压乳头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症状多在产后2-4周出现,单侧发病多见。
2. 乳汁淤积是主要诱因。哺乳间隔过长、婴儿衔乳姿势错误、文胸过紧都可能导致乳汁排出不畅。细菌通过乳头皲裂处入侵,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病原体。乳腺导管堵塞后形成局部炎症反应。
3. 抗生素治疗需选用哺乳期安全药物。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林霉素是常用选择,疗程通常7-10天。用药期间可继续哺乳,但化脓性乳腺炎需暂停患侧哺乳。
4. 排空乳汁至关重要。每2-3小时哺乳或使用吸奶器,从肿块近乳晕处向乳头方向按摩。温敷5分钟后再排乳效果更好。卷心菜叶冷敷可缓解胀痛,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
5. 局部护理包括保持乳头清洁、纠正喂养姿势。哺乳后涂抹羊毛脂乳头霜,采用橄榄球式或侧卧式哺乳姿势。避免长时间压迫乳房,选择无钢圈哺乳文胸。
出现持续高热、乳房皮肤发紫或脓液渗出时需立即就医。超声检查可判断是否形成脓肿,穿刺引流或小切口排脓是常见处理方式。预防关键在于规律哺乳、正确处理乳胀,产后42天内尤其要注意观察乳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