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怎样治疗好得快一点

妇产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排空乳汁、抗生素治疗、中药调理、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哺乳期乳腺炎早期可采用热敷按摩缓解症状。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患处5-10分钟,配合轻柔环形按摩,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乳房胀痛。热敷后应立即哺乳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避免长时间热敷导致组织水肿加重。哺乳前可按摩乳晕周围,刺激喷乳反射,帮助乳汁排出。

2、排空乳汁

保持乳汁通畅是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关键。增加哺乳频率,每2-3小时哺乳一次,先喂患侧乳房。哺乳时调整婴儿含接姿势,确保有效吸吮。若婴儿无法吸空,可使用吸奶器辅助排乳。排乳后冷敷乳房可减轻肿胀,每次冷敷10-15分钟。注意避免过度排空刺激泌乳素分泌。

3、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哺乳期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红霉素肠溶片等。用药期间可继续哺乳,但需观察婴儿有无腹泻等不良反应。若形成脓肿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抗生素疗程通常为10-14天,须完成全程治疗。

4、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哺乳期乳腺炎多属乳痈范畴,可配合中药治疗。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煎水代茶饮。外敷可用金黄散或如意金黄散调敷患处。中药方剂如瓜蒌牛蒡汤、仙方活命饮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哺乳期间使用中药需注意成分安全性。

5、穿刺引流

哺乳期乳腺炎形成脓肿时需行穿刺引流。在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抽出脓液,必要时留置引流管。小型脓肿可门诊处理,大型脓肿需住院治疗。术后继续抗生素治疗,保持引流口清洁。引流期间可继续健侧哺乳,患侧乳汁需定时排空丢弃。伤口愈合后逐步恢复双侧哺乳。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避免压迫乳房。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调整饮食结构,多饮水,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限制高脂肪食物。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若出现发热、乳房红肿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治疗期间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乳汁分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