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完预防针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宝宝打完预防针后需要观察反应、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发热或红肿可物理降温或就医。
1. 观察反应
接种后30分钟内需在接种点留观,监测是否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常见轻微反应包括低热(37.5-38.5℃)、注射部位红肿或硬结,通常1-2天自行消退。若持续高热(>39℃)、皮疹扩散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2. 护理注射部位
保持针眼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沾水。红肿可用冷敷缓解,每日3次,每次10分钟。勿抓挠或挤压硬结,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若局部化脓或持续肿胀超过3天,需儿科复查。
3. 饮食与活动调整
接种当天避免海鲜、鸡蛋等易致敏食物,母乳喂养母亲需清淡饮食。多饮水促进代谢,减少剧烈跑跳以防针眼出血。体温升高时可减少衣物散热,温水擦浴辅助退烧。
4. 异常情况处理
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剂量按体重计算。出现抽搐、持续哭闹3小时以上需急诊处理。接种后1周内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如激素类外用药膏。
疫苗接种后防护是保障效果的关键。家长需记录接种时间与反应情况,按时完成后续剂次。日常增强营养与睡眠,提升宝宝免疫力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