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应采取哪些措施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预防需针对性阻断传播链。关键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及时进行暴露后预防(PEP)以及母婴阻断治疗。
1. 性传播阻断
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能降低90%以上的性传播风险。每次性行为全程佩戴,避免破损或滑脱。高危性行为后72小时内可服用暴露后阻断药物(PEP),连续服用28天。定期进行HIV检测,推荐每3-6个月检测一次。
2. 血液传播防范
医疗操作使用一次性器械,美容、纹身等需确认器械严格消毒。吸毒人员应使用清洁针具,避免共用注射器。输血或器官移植前必须进行HIV筛查。意外接触他人血液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并尽快就医评估。
3. 母婴传播预防
HIV阳性孕妇需在怀孕14周前开始抗病毒治疗,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分娩时选择剖宫产,避免自然分娩的传播风险。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禁止母乳喂养,采用配方奶粉替代。
4. 日常接触注意事项
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拥抱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但应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伤口处理时戴手套,污染物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预防艾滋病需要建立长期防护意识,高危人群可考虑暴露前预防(PrEP)用药。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早期检测和治疗可将感染者寿命延长至接近正常水平。发生高危行为后,各地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均提供匿名检测及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