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细菌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

妇产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35次浏览

关键词: #阴道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可通过分泌物特征、伴随症状、病原体检测等方式区分。主要差异包括致病菌种类、典型症状表现、分泌物性状、酸碱度变化以及治疗方案选择。

1、致病菌差异:

细菌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加德纳菌等厌氧菌群过度繁殖引起,属于阴道微生态失衡;霉菌性阴道炎则多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属于真菌感染。两者病原体检测方法不同,前者需进行胺试验或线索细胞检查,后者需通过氢氧化钾湿片镜检发现菌丝。

2、分泌物特征:

细菌性阴道炎分泌物呈灰白色稀薄状,带有明显鱼腥味,尤其性交后气味加重;霉菌性阴道炎分泌物则为白色稠厚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通常无特殊气味。分泌物性状是临床鉴别的关键依据之一。

3、伴随症状: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外阴瘙痒程度较轻,部分人仅有灼热感;霉菌阴道炎瘙痒剧烈且持续,常伴有外阴红肿、排尿疼痛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与病原体特性相关,真菌感染更容易刺激黏膜产生炎性反应。

4、酸碱度变化: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pH值通常>4.5,胺试验阳性;霉菌性阴道炎pH值多保持正常范围(3.8-4.5)。阴道酸碱度检测可作为辅助鉴别手段,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治疗方案:

细菌性阴道炎常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治疗;霉菌性阴道炎需使用克霉唑、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两者用药原则不同,错误治疗可能加重症状,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以降低真菌感染风险,适当补充含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有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出现异常分泌物或瘙痒症状持续3天未缓解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白带常规检查,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治疗期间应禁止性生活,伴侣必要时需同步检查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