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口吐白沫是怎么回事

关键词: #新生儿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口吐白沫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包括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新生儿肺炎等。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拍嗝、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新生儿胃容量小,若哺乳过快或奶嘴孔过大可能导致吞咽空气过多,口腔内混合唾液形成泡沫。哺乳后未及时拍嗝会使气体上逆带出胃内容物。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每次哺乳后竖抱拍背10-15分钟。哺乳时保持婴儿头部略高于身体,避免平躺喂食。
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乳汁反流现象。反流物混合胃酸和黏液可呈现白色泡沫状,常伴随轻微呛咳。可通过抬高床头30度、喂奶后保持直立位缓解。若频繁吐沫伴体重增长缓慢,需就医排除病理性反流,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或蒙脱石散等黏膜保护剂。
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腺病毒感染时,气道分泌物增多可能形成口腔白沫,多伴有鼻塞、呼吸急促等症状。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保持环境湿度在50%-60%。医生可能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开具利巴韦林颗粒或干扰素α2b喷雾剂,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
食管闭锁或幽门肥厚性狭窄等畸形会导致乳汁无法正常通过消化道,反流至口腔形成泡沫样物。此类患儿往往出生后即出现喷射性呕吐,需通过消化道造影或超声确诊。确诊后需手术治疗,如食管吻合术或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宫内感染或产时吸入羊水可能导致肺炎,肺泡渗出液经气管上升至口腔表现为泡沫状分泌物,多伴有呼吸频率增快、三凹征等表现。需住院进行氧疗及抗感染治疗,医生可能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严重者需机械通气支持。
家长发现新生儿口吐白沫时,应先清洁口腔观察是否伴随其他症状。保持环境温度在24-26摄氏度,避免包裹过厚影响呼吸。哺乳后30分钟内避免剧烈变换体位,可尝试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胃肠蠕动。若白沫持续出现、伴随拒奶或呼吸异常,须立即就医进行胸片、血常规等检查。日常注意奶具消毒,接触婴儿前规范洗手,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