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apd医学上是什么意思

心肌APD在医学上指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反映心肌电活动的复极过程。APD异常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密切相关。
1、电生理基础:
心肌APD是心肌细胞去极化后恢复静息电位所需时间,由钠、钾、钙等离子通道活动共同决定。正常心室肌APD约为200-400毫秒,心房肌较短。APD延长易诱发早后除极,缩短则可能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
2、临床检测方法:
通过心内膜或心外膜电极记录单相动作电位可精确测量APD,体表心电图QT间期可间接反映整体心室APD。光学标测技术能实现全心脏APD时空分布可视化,常用于科研领域。
3、病理改变机制:
心肌缺血时ATP减少导致钾通道抑制,APD异常延长;心力衰竭患者钙处理异常引发APD不均一性;长QT综合征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造成APD显著延长,增加尖端扭转型室速风险。
4、药物影响:
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调节离子通道改变APD,如胺碘酮阻断钾通道延长APD,利多卡因抑制钠通道缩短APD。部分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物可能意外延长APD,需警惕药物性心律失常。
5、治疗应用:
心脏再同步治疗通过优化APD改善心功能,射频消融术可消除APD异常区域。基因治疗针对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正在研究中,干细胞移植有望修复APD调控异常的心肌组织。
维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心肌电活动稳定,避免过量咖啡因摄入。均衡饮食保证镁、钾等电解质平衡,冠心病患者需控制血脂血压。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心电检查,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需定期随访并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