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得艾滋病

艾滋病可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自我判断需结合高危行为史与症状表现综合评估。主要判断依据有高危行为接触史、窗口期后特异性抗体检测、急性期症状表现、免疫功能下降相关症状、确诊需依靠专业医疗机构检测。
1、高危行为评估: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垂直传播。若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职业暴露或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制品等行为,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高危行为后需及时进行专业咨询与检测,单纯依靠症状无法准确判断。
2、实验室检测:
窗口期后HIV抗体检测是确诊关键。高危行为后4-6周可通过第三代试剂检测抗体,6周后阴性结果基本可排除感染。核酸检测可缩短窗口期至1-2周,但需在专业机构完成。自测试纸可作为初筛手段,阳性结果需疾控中心复检确认。
3、急性期症状:
约50%感染者2-4周内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类流感症状,持续1-2周自行缓解。这些非特异性表现易被忽视,若高危行为后出现需及时检测。但无症状者同样可能携带病毒,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4、免疫功能异常:
未经治疗的感染者数年后可能出现持续腹泻、体重骤降、反复感染等免疫缺陷表现。口腔白斑、带状疱疹、肺结核等机会性感染提示病情进展,此时CD4+T细胞通常已低于200个/μl。
5、专业机构确诊:
疾控中心或定点医院可进行抗体确证试验(WB法)和病毒载量检测。初筛阳性需经免疫印迹法确认,避免假阳性干扰。确诊后应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可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
日常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发生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降低感染风险。定期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医疗机构提供保密的咨询检测服务。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预防传播,感染者在治疗期间需保证营养摄入并定期监测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