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症状表现有哪些怎么治疗

胃溃疡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黑便,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干预、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胃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精神压力过大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
1、上腹疼痛:
胃溃疡患者常出现剑突下或左上腹隐痛、灼痛,疼痛具有周期性,餐后1小时左右加重,持续1-2小时逐渐缓解。疼痛可能与胃酸刺激溃疡面有关,服用抑酸药物可缓解。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夜间痛醒、疼痛放射至背部等。
2、反酸嗳气:
胃酸分泌异常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产生烧灼感。嗳气是胃内气体通过口腔排出的表现,与胃动力紊乱相关。这类症状在平卧或弯腰时加重,建议进食后保持直立位2小时。
3、恶心呕吐:
溃疡活动期可能刺激胃部神经引发呕吐反射,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咖啡样物质。长期呕吐需警惕幽门梗阻,建议进行胃镜检查明确溃疡位置和程度。
4、食欲减退:
进食后疼痛导致患者畏惧进食,长期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建议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如蒸蛋羹、燕麦粥等,少食多餐减轻胃部负担。
5、黑便:
溃疡出血时血红蛋白在肠道分解形成柏油样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每日出血量超过50毫升即可出现黑便,需立即就医进行止血治疗和内镜检查。
胃溃疡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选择温和少渣食物,如山药、南瓜、香蕉等富含果胶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胃黏膜。戒烟限酒,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严格遵医嘱完成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