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急性胃肠炎症状有哪些

儿童急性胃肠炎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发热、腹痛及脱水。症状按病程进展可分为早期胃肠道反应、中期水电解质紊乱和后期并发症三个阶段。
急性胃肠炎早期多表现为频繁呕吐,胃内容物或胆汁样液体被排出。呕吐机制与胃肠道黏膜受病原体刺激有关,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时尤为明显。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需警惕脱水风险,可尝试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
病程进展期出现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每日可达10次以上。细菌性肠炎粪便可能含黏液或血丝,病毒性肠炎则以大量水泻为特征。腹泻期间应监测尿量及精神状态,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
约60%患儿伴随38-39℃中低热,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出现高热。发热反映机体免疫应答,但持续3天以上需排除其他感染灶。物理降温时可使用温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拭。
肠痉挛引发阵发性脐周疼痛,排便后暂缓。严重腹痛伴腹胀需鉴别肠套叠等急腹症。家长可顺时针按摩患儿腹部缓解不适,禁止随意使用解痉药物。
重度病例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体征。按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家庭护理可通过观察眼泪量、口唇湿润度初步判断脱水程度。
患儿发病期间建议采用BRAT饮食(香蕉、米糊、苹果泥、吐司),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腹泻。恢复期逐步添加易消化蛋白质如蒸蛋羹、嫩豆腐,每日分6-8次少量进食。注意便后清洁预防尿布疹,呕吐后需漱口保护牙釉质。若出现血便、持续嗜睡或8小时无尿等危险信号,应立即就医进行大便常规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