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吃母乳肚子咕咕叫怎么回事

新生婴儿吃母乳后肚子咕咕叫可能由吞咽空气、乳汁流速过快、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未建立、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哺乳时间、补充乳糖酶、补充益生菌、按摩腹部等方式缓解。
婴儿吸吮时可能因衔乳姿势不当吸入过多空气,空气在肠道移动会产生肠鸣音。哺乳时应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头部略高于腹部,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排出胃内空气。
母乳喷射反射过强会导致乳汁流速过快,婴儿来不及吞咽引发肠胀气。哺乳前可手挤少量乳汁减缓流速,采用半躺式哺乳姿势利用重力减缓流速,单次哺乳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部分婴儿肠道内乳糖酶分泌不足,未分解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气。表现为排便次数多、泡沫便,可暂时改用低乳糖配方奶或遵医嘱补充乳糖酶制剂,多数随着月龄增长自行改善。
新生儿肠道处于无菌状态,母乳喂养后需2-4周逐步建立正常菌群。可遵医嘱补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避免过度消毒喂养器具,促进有益菌群定植。
婴儿胃肠蠕动调节功能尚未成熟,肠壁肌肉协调性差易产生气体。哺乳后1小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排气,保持膝盖屈曲的青蛙姿势帮助肠道蠕动,避免包裹过紧限制腹部活动。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豆类、花椰菜等产气食物,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与体重增长,若伴随呕吐、血便、哭闹不止需及时就医。哺乳间歇期可让婴儿多趴卧锻炼腹部肌肉,选择透气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腹部压迫,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避免受凉加重肠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