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急性肠胃炎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肠道休息、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免疫力低下、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急性肠胃炎患者因频繁呕吐腹泻易出现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可纠正轻度脱水,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补液时需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道。
发病初期建议短暂禁食4-6小时,缓解期选择低脂低渣饮食。可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逐步过渡到稀饭、面条等半流质。避免辛辣刺激、高糖高脂食物,减少牛奶等产气饮品摄入。
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头孢克肟。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双歧杆菌制剂能调节菌群平衡。解痉药如山莨菪碱可缓解腹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肠道蠕动。腹部热敷可缓解痉挛性疼痛,保持腹部温暖。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待症状完全缓解后再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密切监测尿量及精神状态,警惕脱水性休克。老年患者需注意电解质紊乱,儿童要预防高热惊厥。呕吐严重者应侧卧防误吸,便后及时清洁防止肛周皮肤破损。
治疗期间建议每日少量多餐,选择煮熟的苹果、山药等具有收敛作用的食物。恢复期可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避免生冷食物刺激。保持餐具消毒,饭前便后规范洗手。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愈后2周内避免摄入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逐步恢复肠道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