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不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半身不遂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及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半身不遂通常由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脊髓损伤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康复训练是半身不遂的核心治疗手段,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平衡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针对上肢功能障碍可采用抓握练习、关节活动度训练;下肢功能障碍需进行步态训练、肌力强化。早期介入康复可显著改善运动功能,训练强度需根据患者耐受度逐步增加。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基础疾病和并发症。脑卒中后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促进神经修复;肌张力增高者可选用巴氯芬缓解痉挛。需注意药物可能存在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及水疗等。功能性电刺激能激活瘫痪肌肉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可软化粘连组织;水中运动利用浮力减轻负重,适合早期康复。物理治疗需持续3-6个月方能显现效果。
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病因患者。脑出血可行血肿清除术,颈动脉狭窄可选择血管支架植入,严重痉挛状态可通过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改善。术后仍需配合康复治疗,手术风险包括感染、神经功能恶化等。
心理干预贯穿治疗全程。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适应功能障碍,团体治疗提供社会支持,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可改善继发抑郁情绪。家属同步心理辅导能减少照料负担,心理状态改善直接影响康复效果。
半身不遂患者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规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挛缩;卧室应移除地毯等障碍物,浴室加装防滑垫;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轮椅操、健侧肢体训练;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每3个月评估康复进展。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出现发热、肢体肿胀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