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

神经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13次浏览

颅内压监测通常适用于严重颅脑损伤脑出血脑水肿、颅内感染及脑肿瘤术后等可能引发颅内压增高的危急情况。

1、颅脑损伤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伴随颅内压升高,特别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8分时需持续监测。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等可能导致脑组织移位,监测数据可指导脱水剂使用和手术时机选择。

2、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或动脉瘤破裂后,血肿占位效应会急剧升高颅内压。当出血量超过30毫升或出现脑室铸型时,监测能预警脑疝风险,帮助调整降压速度和引流方案。

3、脑水肿:

大面积脑梗死、缺氧性脑病等引起的血管源性或细胞毒性脑水肿,可能造成颅内压波形异常。监测可评估甘露醇等脱水治疗效果,防止继发性脑干受压。

4、颅内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脓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炎性渗出物可能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持续监测能发现早期间断性颅高压,为抗感染治疗联合腰穿引流提供依据。

5、术后监护:

脑肿瘤切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后24-72小时是颅内压波动高危期。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术后出血或脑脊液回流障碍,预防迟发性脑疝发生。

进行颅内压监测期间需保持头颈部中立位,避免剧烈咳嗽或憋气等增加胸腹压的动作。护理人员应每2小时观察瞳孔变化,记录监测波形趋势。饮食采用低盐高蛋白流质,控制每日液体入量在1500-2000毫升。康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但禁止突然改变体位。若出现监测数值持续>20mmHg或波形出现高原波,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