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监测通常适用于严重颅脑损伤、脑出血、脑水肿、颅内感染及脑肿瘤术后等可能引发颅内压增高的危急情况。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伴随颅内压升高,特别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8分时需持续监测。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等可能导致脑组织移位,监测数据可指导脱水剂使用和手术时机选择。
高血压性脑出血或动脉瘤破裂后,血肿占位效应会急剧升高颅内压。当出血量超过30毫升或出现脑室铸型时,监测能预警脑疝风险,帮助调整降压速度和引流方案。
大面积脑梗死、缺氧性脑病等引起的血管源性或细胞毒性脑水肿,可能造成颅内压波形异常。监测可评估甘露醇等脱水治疗效果,防止继发性脑干受压。
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脓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炎性渗出物可能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持续监测能发现早期间断性颅高压,为抗感染治疗联合腰穿引流提供依据。
脑肿瘤切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后24-72小时是颅内压波动高危期。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术后出血或脑脊液回流障碍,预防迟发性脑疝发生。
进行颅内压监测期间需保持头颈部中立位,避免剧烈咳嗽或憋气等增加胸腹压的动作。护理人员应每2小时观察瞳孔变化,记录监测波形趋势。饮食采用低盐高蛋白流质,控制每日液体入量在1500-2000毫升。康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但禁止突然改变体位。若出现监测数值持续>20mmHg或波形出现高原波,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