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翻白眼是怎么回事

儿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5次浏览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婴儿

新生婴儿翻白眼可能由生理性肌张力不协调、短暂性脑缺氧、惊厥发作、先天性眼肌异常或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观察伴随症状、完善脑电图检查、营养支持或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肌张力不协调: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眼球运动肌肉协调性较差,可能出现短暂性眼球上翻现象。该情况多发生在浅睡眠期或觉醒过渡阶段,通常持续数秒自行缓解。建议家长记录发作频率,避免过度摇晃刺激,多数随月龄增长逐渐消失。

2、短暂性脑缺氧:

分娩过程中若存在脐带绕颈、产程延长等情况,可能导致新生儿一过性脑供氧不足。表现为突发眼球上翻伴四肢僵硬,通常24小时内缓解。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通过氧疗改善,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脑细胞修复。

3、惊厥发作:

低钙血症、颅内出血等病理性因素可能引发新生儿惊厥,典型症状为眼球固定上翻、肢体节律性抽动。需完善血清钙检测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后可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或使用抗惊厥药物。

4、先天性眼肌异常:

上斜肌麻痹或眼外肌发育异常可能导致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单侧或双侧眼球上翻。需通过眼底检查排除视神经病变,部分患儿需进行眼肌平衡手术矫正,但需待满1周岁后评估。

5、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

早产儿脑干网状结构发育延迟可能导致眼球运动控制异常,常伴随吸吮力弱、肌张力低下等症状。建议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通过抚触刺激和视觉追踪训练促进神经髓鞘化发育。

日常护理中应注意保持环境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直射婴儿面部。哺乳时采用45度角斜抱姿势,减少胃食管反流诱发脑缺氧风险。每日进行3-5次被动眼球运动训练,用红色玩具引导视线左右移动。若发作频率超过每日3次或伴随哭声尖锐、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代谢性疾病或癫痫可能。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母乳喂养母亲需保证每日400IU维生素D摄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