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皮肤结核有哪些临床表现

疣状皮肤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疣状增生、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灶中心萎缩、边缘隆起呈疣状、可伴轻微瘙痒或疼痛。
初期表现为红色或棕红色小丘疹,逐渐增大形成疣状或乳头瘤样增生。皮损表面粗糙不平,可见角化过度和裂隙,触之坚硬。好发于手指、手背等暴露部位,单侧分布多见。
约半数患者伴有病灶同侧区域淋巴结肿大,质地中等硬度,活动度尚可。淋巴结通常无自发痛感,但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压痛。肿大淋巴结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随着病程进展,皮损中央部分逐渐萎缩凹陷,形成特征性的"三区现象":中央萎缩区、中间疣状隆起带和外围红晕。萎缩区表面光滑,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
皮损边缘呈环状或弧形隆起,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隆起边缘宽度约2-5毫米,表面呈颗粒状或菜花状,可见角化性鳞屑覆盖。这种特征性边缘结构有助于临床诊断。
多数患者自觉症状轻微,部分可能出现轻度瘙痒或触痛。继发细菌感染时疼痛可能加重,伴有脓性分泌物。病程慢性,未经治疗可持续数年,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
疣状皮肤结核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A、C、E促进皮肤修复。日常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分泌物,生活用品需单独消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皮损摩擦。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