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有哪些适应症 结肠镜检查的3个适应症介绍

结肠镜检查的适应症主要有筛查结直肠癌、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评估炎症性肠病病情、明确腹部影像学异常原因、监测息肉或肿瘤术后复发。
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适用于50岁以上人群常规筛查,或有家族史者提前至40岁开始。通过内镜直观观察肠黏膜变化,能发现早期癌变病灶及癌前病变,对直径超过5毫米的息肉可同步进行切除。存在长期腹泻便秘交替、便血、消瘦等报警症状者需及时检查。
针对持续或反复出现的黑便、血便患者,结肠镜可明确出血部位及性质,常见病因包括结肠憩室出血、血管畸形、溃疡性结肠炎等。检查需在出血停止后48小时内进行,急性大量出血时需先稳定生命体征,必要时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定期接受结肠镜评估病变范围、活动度及并发症。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形成、假息肉等特征性改变,检查同时可采集组织活检明确病理分级。疾病活动期每1-2年复查,缓解期可延长至3-5年。
腹部CT或钡剂灌肠发现肠壁增厚、占位性病变时,结肠镜能直接观察病灶形态并取活检。对疑似肠梗阻患者需谨慎操作,避免注气过多加重病情。检查可鉴别肿瘤、憩室炎、肠结核等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1-3年需复查结肠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缩短至3-6个月。肿瘤术后患者每年检查1次连续5年,重点观察吻合口及残留肠段。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患者需更频繁监测,同时检查全消化道其他部位。
接受结肠镜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避免籽类、粗纤维食物,检查当日禁食并按要求服用清肠剂。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饮,出现持续腹痛或便血需及时就医。普通人群建议从45岁开始每10年筛查1次,高危人群根据医生建议缩短间隔。保持规律运动、控制红肉摄入、戒烟限酒等措施可降低结直肠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