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手术治疗原则有哪些

口腔癌的手术治疗原则主要有肿瘤完整切除、安全边界确定、功能重建修复、淋巴结清扫评估、术后辅助治疗配合。
手术需彻底切除原发灶及肉眼可见的浸润组织,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保切缘阴性。对于早期局限性病灶可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侵犯颌骨者需行颌骨部分切除术。切除范围需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病理类型综合判断。
鳞状细胞癌需保证5毫米以上阴性切缘,腺样囊性癌等特殊类型需更宽边界。术中采用亚甲蓝染色或冰冻切片实时监测,对接近切缘的病灶需扩大切除范围。下颌骨受累时截骨线应距离肿瘤边缘至少1厘米。
缺损较大者需同期进行皮瓣移植修复,常用前臂桡侧皮瓣、腓骨肌皮瓣等。舌体缺损超1/3需行舌成形术,上颌骨缺损可采用钛网支架联合皮瓣修复。重建需兼顾发音、吞咽功能恢复与面部外形维护。
临床淋巴结阳性者需行根治性颈清扫术,阴性患者根据原发灶部位、深度决定选择性清扫。舌癌浸润深度超4毫米、口底癌超2毫米建议预防性清扫。清扫范围包括Ⅰ-Ⅴ区淋巴结,保留副神经等重要结构。
存在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或神经侵犯等高危因素者需联合放疗。局部晚期病例建议同步放化疗,常用顺铂等药物。术后2-4周内开始辅助治疗,需口腔黏膜炎预防及营养支持。
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早期进行吞咽训练与语言康复锻炼,采用软食逐步过渡到普食。定期复查颈部超声与胸片监测复发,戒烟限酒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适度活动增强免疫功能。出现张口困难需进行颌关节功能训练,必要时使用开口器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