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痔疮在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出血、血栓形成、脱垂无法回纳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需要手术干预。手术指征主要有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急性血栓性外痔、Ⅲ-Ⅳ度内痔脱垂、合并贫血或嵌顿坏死等情况。
规范使用痔疮栓、口服消肿药物及温水坐浴等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仍持续存在肛门疼痛、出血或异物感等症状时,说明非手术治疗效果有限,需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此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加重肛周组织损伤。
每周便血超过3次或出现喷射状出血,导致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至90g/L以下,可能引发失血性贫血。此类患者需行痔动脉结扎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止血,避免继发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肛缘突发紫黑色硬结伴剧烈疼痛,提示血栓性外痔急性发作。发病72小时内可通过血栓剥离术迅速缓解症状,超过72小时则需完整切除血栓痔核,防止感染扩散形成肛周脓肿。
Ⅲ度内痔脱出需手动还纳,Ⅳ度内痔长期脱垂在肛门外无法回纳,可能发生嵌顿坏死。这类患者适合接受痔核套扎术或外剥内扎术,避免发生组织缺血性坏死和继发感染。
痔疮导致日常行走、久坐困难,或因肛门潮湿瘙痒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时,即使症状未达严重标准,也可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微创手术。术后配合高纤维饮食和提肛运动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痔疮术后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摄入燕麦、火龙果等高膳食纤维食物软化粪便。避免久坐久站,每次如厕不超过5分钟,便后使用温水清洁肛周。术后1个月内禁止骑自行车或举重物,定期复查评估创面愈合情况。提肛运动每日3组、每组20次可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