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平扫CT能查出肠癌吗

腹部平扫CT能发现肠癌,但确诊需结合肠镜和病理检查。肠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肠壁增厚、肿块形成、肠腔狭窄、周围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等特征。
腹部平扫CT可显示肠壁异常增厚,正常肠壁厚度一般小于3毫米。肿瘤导致的肠壁增厚多呈不对称性,局部肠壁僵硬,增强扫描可见异常强化。但需注意肠炎、肠结核等良性疾病也可引起类似改变。
进展期肠癌在CT上常表现为肠腔内或肠壁外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肿块可能伴有溃疡形成或坏死区,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需与肠道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肿瘤鉴别。
肿瘤浸润可导致肠腔局限性狭窄,CT可见近端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狭窄段与正常肠管间形成"肩样"改变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但需排除肠粘连、克罗恩病等引起的良性狭窄。
CT可检出肠系膜或腹膜后直径大于1厘米的肿大淋巴结,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但淋巴结增大并非转移的特异性表现,炎症反应也可导致淋巴结增生。
晚期肠癌可通过CT发现肝转移、肺转移、腹膜种植等远处转移灶。肝转移灶典型表现为"牛眼征",腹膜转移可见网膜饼状增厚或腹水形成。这些表现对肿瘤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粪便潜血试验和肠癌筛查,高危人群应每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日常饮食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保持规律运动。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消瘦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依赖单一检查手段。肠癌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根治,配合放化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