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诊断方法和要点是什么

结肠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活检和粪便潜血试验。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通过活检钳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检查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过程中可能发现息肉、溃疡或肿瘤等异常表现。对于高危人群或疑似病例,建议定期接受结肠镜筛查。
腹部CT或MRI可评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增强扫描能更清晰显示病变特征。超声内镜适用于早期肿瘤分期,PET-CT则用于检测远处转移。影像学检查对制定手术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虽非特异性指标,但数值异常升高可辅助诊断和监测复发。血常规可能显示贫血,粪便化验可发现隐血阳性。这些检查需结合其他诊断手段综合判断。
通过结肠镜或手术获取的组织样本需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范围。免疫组化检测可确定分子分型,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靶向治疗。病理报告是确诊结肠癌的核心依据。
作为初筛手段,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敏感性较高,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阳性结果需进一步检查,阴性者仍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该方法成本低且无创,但存在假阴性可能。
日常应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食用,保持规律运动习惯。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筛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40岁开始监测。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或消瘦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断期间避免自行服用止血或止痛药物干扰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