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皮肤溃烂后怎么处理

血管炎皮肤溃烂可通过局部清创护理、药物治疗、控制原发病、预防感染、促进修复等方式处理。血管炎皮肤溃烂通常由血管炎症导致皮肤缺血坏死、免疫异常反应、继发感染、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
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轻柔清洗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覆盖无菌敷料保持湿润环境,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每日观察创面变化,若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抑制血管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用于控制免疫异常。合并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禁止自行使用抗菌药膏。
系统性血管炎需规范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可能与自身抗体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发热、关节痛等症状。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接触伤口前严格洗手。避免抓挠或摩擦溃烂部位,床单衣物需每日更换消毒。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豆制品,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使用生长因子敷料可加速愈合,深大溃疡需考虑负压引流或植皮手术。
日常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冬季注意肢体保暖改善循环。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西兰花、猕猴桃等,避免辛辣刺激及海鲜发物。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患肢剧烈活动。每周测量创面大小并拍照记录愈合进度,若两周内无改善或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需立即复诊。长期卧床患者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