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月经紊乱常见的三种原因

更年期月经紊乱通常由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子宫内膜病变三种原因引起。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储备功能逐渐下降,卵泡数量减少导致雌激素分泌不足。这种生理性变化会打破原有月经周期规律,表现为经期缩短或延长、经量时多时少。可通过豆浆等豆制品补充植物雌激素,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更年期过渡阶段卵泡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水平剧烈波动,造成排卵功能障碍。这种内分泌紊乱常引发经期间隔不规则,可能出现数月闭经后突然大量出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稳定内分泌,严重者需使用孕激素类药物调节周期。
长期无排卵性月经可能诱发子宫内膜增生或息肉,通常伴随经期延长、出血量大等症状。这种情况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轻度增生可采用黄体酮药物治疗,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时建议宫腔镜手术切除。
更年期女性应注意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适量食用亚麻籽、深海鱼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5次快走、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避免熬夜和情绪剧烈波动。出现持续10天以上阴道流血、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定期妇科检查建议包括阴道超声和宫颈癌筛查,帮助早期发现异常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