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过敏性虹膜睫状体炎有哪些类型

弥漫性过敏性虹膜睫状体炎主要分为急性前葡萄膜炎、慢性前葡萄膜炎、肉芽肿性葡萄膜炎、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和特发性葡萄膜炎五种类型。
急性前葡萄膜炎起病急骤,表现为眼红、眼痛、畏光流泪和视力下降。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系统性疾病。治疗需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控制炎症,同时配合睫状肌麻痹剂缓解疼痛。
慢性前葡萄膜炎病程超过3个月,症状相对较轻但易复发。多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结节病等慢性疾病相关。治疗需长期使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定期监测眼压和晶状体透明度,警惕青光眼和白内障等并发症。
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特征为虹膜表面可见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常伴随全身肉芽肿性疾病如结节病、结核等。炎症反应剧烈,易形成虹膜后粘连。治疗需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严重者需使用生物制剂控制炎症。
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表现为细小粉尘状角膜后沉着物,多与HLA-B27相关疾病有关。急性期可见前房大量炎症细胞和蛋白渗出。治疗以局部抗炎为主,需密切观察是否累及视网膜和玻璃体。
特发性葡萄膜炎指排除所有已知病因的类型,约占病例总数的30%。临床表现多样,可能与前房闪辉、虹膜结节等体征共存。治疗需根据炎症程度选择阶梯方案,从局部用药逐步升级到全身免疫调节治疗。
患者日常需避免强光刺激,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的深色蔬菜和水果;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情况;出现视力骤降、眼痛加剧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合并全身性疾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建议每3-6个月进行全身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