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产褥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测及鉴别诊断。
产褥感染患者通常出现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异常等症状。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护理情况,结合体温升高、子宫压痛等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异常恶露表现为颜色发暗、气味恶臭或量突然增多,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炎症反应表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部分患者出现凝血异常,这些指标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超声检查可评估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残留物及盆腔积液情况。对于疑似深部组织感染或脓肿形成者,可能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这些影像学手段能清晰显示感染范围及并发症。
通过采集宫腔分泌物、血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明确致病微生物种类及敏感药物。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技术能快速鉴定特定病原体,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需与其他产后发热性疾病如乳腺炎、泌尿系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相区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及针对性辅助检查,可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确保诊断准确性。
产后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新鲜蔬果等,促进组织修复。适当进行床上肢体活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出现持续发热、腹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产后42天内应按时进行复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