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低热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黄疸出现前1-2周出现,具体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肝区不适、尿液颜色改变、实验室检查异常五个方面。
患者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出现厌油腻食物。多数患者伴有恶心感,部分会出现呕吐症状。这些消化道症状与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异常有关,可能导致食物消化吸收障碍。
患者常感到明显乏力,活动耐力下降,部分伴有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这些症状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有关,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可能导致中毒症状。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感,肝脏可能出现轻度肿大并有触痛。这是由于肝细胞炎症水肿导致肝脏包膜受到牵拉所致,体检时可发现肝区叩击痛阳性。
部分患者在黄疸出现前即可观察到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这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尿胆原排出增多所致,往往预示着黄疸即将出现。
此阶段血液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升高,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更为明显。血清胆红素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尿胆原检测阳性。这些指标变化早于临床症状,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黄疸前期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以保证能量供应,限制高脂肪食物。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代谢废物排出,可适量饮用蜂蜜水、淡盐水等。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仍需避免饮酒和服用损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