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后眼压高怎么回事

白内障手术后眼压高可能由手术创伤反应、炎症反应、前房积血、黏弹剂残留、青光眼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降压、前房穿刺、黏弹剂清除、青光眼联合手术等方式治疗。
手术过程中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等操作可能暂时影响房水循环,导致术后早期眼压升高。这种情况通常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若持续升高需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
手术刺激引发虹膜睫状体炎性渗出,可能阻塞房角导致继发性眼压升高。表现为眼红、畏光伴眼压波动,需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和非甾体抗炎药如普拉洛芬。
术中损伤虹膜血管或术后揉眼可能导致前房出血,血细胞阻塞小梁网引起眼压骤升。少量积血可自行吸收,大量积血需行前房冲洗术,同时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
手术中使用的透明质酸钠等黏弹物质若未彻底清除,可能堵塞房水外流通道。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眼压急剧升高,需通过前房穿刺冲洗清除残留物质。
术前存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术后可能因房角结构改变诱发急性发作。需紧急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降低眼压,必要时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术后应避免低头弯腰、用力排便等增加眼压的行为,保持清淡饮食控制血压血糖。每日监测眼压变化,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促进房水回流。若出现眼胀头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复诊,长期随访需排查青光眼进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