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痒是怎么回事 带你了解龋齿引起的各大症状

龋齿痒通常由牙釉质损伤、牙本质暴露、牙髓炎症、细菌感染、神经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牙、根管治疗、药物治疗、窝沟封闭、拔牙等方式治疗。
龋齿初期破坏牙釉质,导致牙齿表面出现微小裂缝或凹陷,冷热刺激或食物残渣进入缝隙时可能引发短暂瘙痒感。此时需及时进行树脂充填或氟化物涂布修复。
龋坏进展至牙本质层时,牙本质小管开放会使外界刺激直接传导至牙髓,表现为酸痒或刺痛。伴随对甜食敏感症状,需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体材料进行嵌体修复。
细菌侵入牙髓腔引发充血性牙髓炎,除剧烈疼痛外可能出现放射性痒感。常见夜间症状加重,需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组织,必要时配合樟脑酚或甲醛甲酚消毒。
变形链球菌代谢产酸腐蚀牙体时,可能刺激周围牙龈组织产生炎性瘙痒。伴随口臭和牙龈出血,可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菌斑,严重者需口服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
深龋接近牙神经时,机械压力或化学刺激可能引发异常神经放电,表现为难以定位的阵发性痒麻感。需拍摄牙片评估龋坏深度,视情况选择活髓保存或根尖诱导成形术。
预防龋齿瘙痒需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使用含氟牙膏强化牙釉质。饮食避免高糖粘性食物,餐后及时漱口。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邻面龋,儿童建议每半年涂氟一次。出现持续性痒感伴自发痛时,提示可能已发生不可逆性牙髓炎,需48小时内就诊。孕妇及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菌斑,降低龋病进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