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型月经不调症状有哪些

肝气郁结型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及伴随情绪症状,常见症状有经前乳房胀痛、月经推迟或提前、经血颜色暗紫、情绪波动大、胁肋胀痛。
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乳腺经络受阻,表现为月经前7-10天出现乳房胀满刺痛,触之有结节感,症状随月经来潮逐渐缓解。中医治疗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局部热敷可改善循环。
肝失疏泄影响冲任二脉调节功能,可能出现月经推迟超过7天或提前1周以上,周期长短不定。临床常见经期延长至8-10天或缩短为2-3天,需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鉴别。
经血颜色多呈暗紫色或夹有血块,质地黏稠,排出不畅感明显。部分患者伴有小腹坠胀,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此因气滞血瘀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所致。
典型表现为经前烦躁易怒、抑郁焦虑,部分出现失眠多梦,症状具有周期性特征。肝郁化火者可伴口苦咽干,严重时影响社交功能,需心理疏导配合疏肝解郁治疗。
肝经循行部位出现胀痛或窜痛,疼痛可放射至后背,情绪激动时加重。体检可见肋弓下压痛但无器质性病变,中医触诊多见弦脉,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
日常调理需保持情绪舒畅,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疏肝理气。饮食宜选用玫瑰花、陈皮、佛手等药食同源食材泡茶饮用,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每晚11点前入睡有利于肝经气血修复,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及冷水刺激。若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严重贫血,需及时就医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