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急性淋巴结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孩急性淋巴结炎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反应、邻近组织炎症扩散或特殊病原体感染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对症支持治疗或手术引流等方式缓解。
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多继发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受累淋巴结常呈鸽蛋大小,表面皮肤发红发热,可能伴随38℃以上高热。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化脓性淋巴结炎需配合切开引流。
EB病毒或腺病毒感染时可见颈部多个淋巴结对称性肿大,触痛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常伴咽痛、眼睑浮肿等表现。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适用于重症病例,多数患儿需卧床休息并补充维生素C促进自愈。
疫苗接种后或川崎病等免疫性疾病可引发反应性淋巴结炎,表现为质地偏软的轻度肿大,无显著压痛。通常无需特殊用药,通过冷敷和观察2-3周可自行消退,持续肿大需排查风湿免疫指标。
龋齿、牙龈炎等口腔感染易导致颌下淋巴结炎,头皮脓疱疮可引起枕部淋巴结肿大。除处理原发病灶外,可用生理盐水每日局部湿敷3-4次,配合布洛芬缓解疼痛,避免挤压淋巴结。
结核性淋巴结炎进展缓慢但易形成窦道,猫抓病多有动物接触史并出现脓疱。这类情况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血清学检查,必要时采用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治疗,合并脓肿需穿刺抽吸。
患儿应保持清淡饮食,多食用冬瓜、丝瓜等利湿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急性期减少跑跳等剧烈运动,用三角巾固定肿胀肢体。每日测量淋巴结大小并记录体温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淋巴结短期内增大明显或皮肤发紫等情况需立即复诊。恢复期可进行颈部轻柔按摩促进淋巴回流,但禁止热敷化脓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