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得腺性膀胱炎 详述腺性膀胱炎的三个病因

腺性膀胱炎可能由长期慢性刺激、泌尿系统感染、下尿路梗阻三个原因引起。
膀胱黏膜长期受到物理或化学刺激会导致腺性膀胱炎。留置导尿管、膀胱结石反复摩擦、盆腔放疗等因素均可造成膀胱黏膜慢性损伤。在修复过程中,移行上皮可能化生为腺上皮,形成腺性膀胱炎病变。这类患者需尽早去除刺激因素,必要时可通过膀胱镜电灼术治疗。
反复发生的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密切相关。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病原体持续感染会破坏膀胱黏膜屏障,刺激Brunn巢形成并逐渐腺化。感染控制后部分病例可自行缓解,顽固性感染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磷霉素氨丁三醇等。
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引起的排尿不畅可诱发腺性膀胱炎。尿液滞留导致膀胱内压力增高,黏膜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促使腺上皮化生。解除梗阻是关键治疗措施,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考虑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严重者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预防腺性膀胱炎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鲜枣等水果,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游泳、快走等有氧运动可增强全身抵抗力。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及时就诊泌尿外科,定期复查膀胱镜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