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妇女外阴萎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老年妇女外阴萎缩可能由雌激素水平下降、慢性炎症刺激、营养不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长期机械摩擦等原因引起。
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分泌锐减,外阴上皮细胞糖原合成减少,阴道PH值升高,局部黏膜变薄萎缩。临床表现为外阴皮肤皱缩、阴道干涩疼痛。可通过局部涂抹雌激素软膏改善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用药周期。
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炎未及时治疗,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结缔组织纤维化。常见病原体包括白色念珠菌、加德纳菌等,伴随异常分泌物和瘙痒症状。需进行分泌物培养后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同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蛋白质和维生素A/E缺乏会影响皮肤黏膜修复能力。老年人群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若长期饮食不均衡会导致外阴上皮角化异常。建议增加鱼类、蛋类、深色蔬菜摄入,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制剂。
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病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外阴组织长期缺血缺氧引发萎缩性改变。这类患者往往伴随下肢水肿、皮肤温度降低等症状。需积极控制原发病,通过红外理疗改善局部血供。
穿着化纤内裤或使用碱性洗剂过度清洁,物理刺激会破坏外阴皮肤屏障。表现为接触部位红斑、脱屑,长期可导致角质层增厚萎缩。应选择纯棉透气内衣,清洗时水温不超过40℃,避免用力搓揉。
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选择宽松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理产品。饮食上多摄入大豆制品、坚果等植物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每周进行2-3次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出现持续性灼痛、溃疡或出血时应及时就诊,排除外阴白斑或肿瘤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