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和湿疹如何区别 认识异位性皮炎和湿疹的4个区别

异位性皮炎和湿疹可通过发病机制、典型症状、好发人群及伴随疾病四个方面区分。异位性皮炎属于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则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
异位性皮炎具有遗传倾向,患者常存在丝聚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同时伴有免疫异常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升高。湿疹多由接触过敏原、机械刺激或精神因素诱发,无明确遗传关联。
异位性皮炎皮损多呈苔藓样变伴剧烈瘙痒,婴幼儿期好发于面部及四肢伸侧,儿童期转为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湿疹表现为多形性皮疹,急性期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慢性期可出现浸润肥厚,分布无特定规律。
异位性皮炎患者约60%在1岁内发病,80%病例在5岁前出现症状,多数伴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湿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常见于接触化学物质、粉尘等过敏原的特定职业人群。
异位性皮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特应性疾病,实验室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湿疹通常为独立病症,较少伴随系统性异常,部分患者可能检测到特定过敏原阳性。
日常护理需避免过度清洁,沐浴水温控制在32-37℃,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剂。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饮食上注意记录可疑致敏食物,常见易致敏食物包括牛奶、鸡蛋、海鲜等。适度进行游泳等低刺激运动有助于增强皮肤屏障功能,运动后及时冲洗并做好保湿。若出现皮肤渗液、继发感染或常规护理无效时,需及时至皮肤科进行斑贴试验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