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CT增强扫描表现

肿瘤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15次浏览

嗜铬细胞瘤CT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快速显著强化、延迟期对比剂快速廓清、肿瘤内囊变坏死区、钙化灶及周围血管包绕征象。典型表现包括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快速廓清、不均匀强化模式、肿瘤体积较大及邻近血管受压移位。

1、快速显著强化:

嗜铬细胞瘤富含血供,动脉期CT值常增加50HU以上,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主动脉。这与肿瘤内大量增生血管及血窦结构相关,增强早期对比剂迅速充盈血管腔隙。部分病例可见肿瘤边缘结节状强化,呈现"车轮状"特征性表现。

2、延迟期廓清:

静脉期至延迟期肿瘤实质CT值下降幅度超过30%,呈现"快进快出"强化模式。病理基础为肿瘤血管内皮间隙增宽,对比剂经血管壁渗漏后迅速回流至血液循环。这种动态变化有助于与肾上腺皮质腺瘤鉴别。

3、囊变坏死区:

约40%病例可见肿瘤内部无强化区域,CT值接近水样密度。较大肿瘤易发生中央缺血性坏死,形成不规则囊腔。增强扫描时囊壁可呈环状强化,囊内偶见絮状物沉积,反映陈旧性出血或蛋白液积聚。

4、钙化灶:

15%-20%肿瘤可见斑点状、弧形或蛋壳样钙化,CT值超过120HU。钙化机制可能与反复出血后纤维化、营养不良性钙化有关。弥漫性钙化需警惕恶性嗜铬细胞瘤可能。

5、血管包绕征:

肿瘤常推挤包绕肾上腺静脉或肾门血管,增强扫描可见血管穿行征。恶性病例可见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形成。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血管的立体解剖关系。

确诊嗜铬细胞瘤需结合24小时尿儿茶酚胺检测及间碘苄胍显像。患者检查前应充分控制血压,避免使用诱发高血压危象的药物。日常需监测血压波动,限制咖啡因摄入,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肿瘤激素释放。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儿茶酚胺水平,评估肿瘤复发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