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原因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26次浏览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可能由感染、肿瘤热、药物反应、粒细胞缺乏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原因引起。

1、感染:

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易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常见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性发热多伴有寒战、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需及时进行血培养、影像学检查明确感染源。

2、肿瘤热:

白血病细胞本身可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肿瘤热通常表现为持续性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抗生素治疗无效,需通过化疗控制原发病。

3、药物反应:

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柔红霉素等可能引起药物热,多在用药后24-72小时出现。部分靶向药物及免疫调节剂也可导致发热反应,通常伴有皮疹、关节痛等过敏表现。

4、粒细胞缺乏:

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⁹/L时,机体防御功能严重受损,轻微感染即可引发高热。此类发热起病急骤,体温常超过39℃,需紧急给予广谱抗生素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5、中枢浸润:

白血病细胞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可直接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难以控制的高热。此类患者多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需通过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确诊。

急性白血病发热患者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房应每日紫外线消毒,限制探视人数,患者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监测体温变化时建议使用同一部位测量,发热期间可进行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但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化疗间歇期可根据体力状况进行床边肢体活动,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以改善血液循环。所有退热药物均需在血液科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影响病情判断。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