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自然流产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流产可能由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子宫结构异常、感染因素及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约50%-60%的自然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常见于早期妊娠。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会导致胚胎发育停滞,属于自然淘汰机制。此类情况通常难以预防,但可通过孕前遗传咨询评估风险。
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未控制的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会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着床。孕激素水平不足可能导致子宫蜕膜发育不良,建议孕前进行激素六项检查并及时干预。
子宫纵隔、宫腔粘连或子宫肌瘤等解剖学问题会限制胚胎生长空间。黏膜下肌瘤可能改变宫腔形态,单角子宫则存在血供不足风险,需通过超声或宫腔镜检查确诊,必要时行矫正手术。
弓形虫、风疹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可能引发绒毛膜羊膜炎,导致胎盘功能障碍。急性感染期可能伴随发热、腹痛等症状,孕前TORCH筛查和生殖道分泌物检测有助于预防。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会引起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封闭抗体缺乏则可能导致母体对胚胎免疫排斥。此类情况需通过免疫抑制剂或抗凝治疗进行干预。
建议备孕期间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400微克叶酸至少3个月,避免接触辐射及有毒化学物质。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孕早期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应及时就医。既往有流产史者需间隔6个月以上再孕,并通过全面检查排查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