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有哪些不同的分型

普外科编辑 医普小新
13次浏览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可分为淤积性乳腺炎感染乳腺炎、非感染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及肉芽肿性乳腺炎五种主要类型。

1、淤积性乳腺炎:

由乳汁排出不畅导致乳腺导管阻塞引起,常见于哺乳姿势不当或哺乳间隔过长。典型表现为乳房局部硬结伴胀痛,皮肤温度正常。可通过调整哺乳频率、手法按摩或冷敷缓解,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管扩张药物。

2、感染性乳腺炎:

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经乳头皲裂处入侵所致,可能与哺乳卫生不良或免疫力下降有关。特征为突发高热、乳房红肿热痛,部分患者伴随寒战。需进行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抗生素,同时需保持乳汁通畅排出。

3、非感染性乳腺炎:

因乳汁成分异常或过敏反应引发的无菌性炎症,常见于饮食结构突然改变。症状表现为乳房弥漫性疼痛但无发热,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局部热敷及服用抗组胺药物改善。

4、慢性乳腺炎:

多由急性乳腺炎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病程超过3个月。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乳房肿块伴隐痛,超声检查可见导管扩张。治疗需结合抗生素与物理治疗,必要时行导管冲洗术。

5、肉芽肿性乳腺炎:

属于特殊类型自身免疫性炎症,可能与乳汁外渗引发的异物反应有关。特征为乳房多发性质硬结节,易误诊为乳腺癌。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需注意保持每日8-10次规律哺乳,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头。饮食宜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如燕麦、南瓜,避免摄入过多动物脂肪。可进行温和的上肢伸展运动促进淋巴回流,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乳房。出现持续发热或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不可自行中断抗生素使用以防耐药性产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