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述脚气病的症状与治疗

脚气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脱屑、水疱等症状,可通过抗真菌药物、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鞋袜、避免共用物品、定期消毒等方式治疗。脚气病通常由真菌感染、足部潮湿、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不良卫生习惯等原因引起。
脚气病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这类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感染后会在表皮角质层繁殖,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喷雾剂等,严重时可口服伊曲康唑。
长期穿不透气的鞋袜会使足部处于潮湿状态,为真菌繁殖创造条件。表现为趾间浸渍、发白。建议选择棉质吸汗袜,每天更换鞋袜,洗脚后彻底擦干趾缝,必要时使用爽身粉保持干燥。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患脚气病。可能与血糖升高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有关。这类患者往往症状较重,容易继发细菌感染。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就医进行系统治疗。
共用拖鞋、毛巾或光脚在公共浴室行走都可能感染真菌。皮肤接触传染源后,真菌会附着在角质层开始繁殖。预防要注意个人物品专人专用,公共场所穿防水拖鞋,定期用消毒液浸泡鞋袜。
不勤洗脚、不换袜子、鞋子长期不晾晒等习惯会增加患病风险。表现为足部异味明显,伴有鳞屑脱落。改善卫生习惯是关键,建议每天用温水洗脚,鞋子轮流穿着保持干燥,定期暴晒杀菌。
预防脚气病需建立良好的足部护理习惯。选择透气性好的皮鞋或运动鞋,避免长时间穿橡胶鞋;袜子以纯棉材质为佳,出汗后及时更换;洗脚时重点清洁趾缝,擦干后可使用含薄荷成分的足部护理产品;家中拖鞋定期用开水烫洗消毒;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