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可以查出什么病?4种病将无处可藏,很多人检查完却看不懂

孕前准备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血常规检查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常常让人一头雾水。这项最基础的检查,其实藏着不少健康密码。今天就带大家破解这些数字背后的秘密,看看哪些疾病会在血常规检查中"现出原形"。

一、4种常见疾病在血常规中的"蛛丝马迹"

1、贫血问题

血红蛋白数值偏低,往往提示贫血可能。但贫血类型很多,需要结合红细胞体积等指标进一步判断。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都会在血常规中留下不同"痕迹"。

2、感染情况

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多,通常提示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增多则可能指向病毒感染。这些变化就像身体的"报.警信号",提醒我们免疫系统正在作战。

3、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异常可能预示着凝血功能问题。血小板减少会增加出血风险,而血小板过多则可能形成血栓。某些白血病也会在血常规中表现出白细胞异常增高

4、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常是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的信号。这个指标对诊断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看懂血常规报告的3个关键点

1、主要指标的正常范围

血红蛋白: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⁹/L。

血小板计数:(100-300)×10⁹/L。

2、指标异常的临床意义

数值偏高或偏低都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比如单纯红细胞计数低可能是贫血,但如果同时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低,就需要考虑更复杂的情况。

3、动态观察更重要

单次检查异常不一定代表疾病,需要结合症状和复查结果。某些指标会随生理状态波动,比如剧烈运动后白细胞可能暂时升高。

三、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准备

一般不需要空腹,但某些特殊项目可能需要。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常作息。

2、采血后护理

按压针眼3-5分钟,避免揉搓。采血当天不要提重物,防止淤青。

3、报告解读误区

不要自行对照参考值下结论。不同医院仪器和试剂可能存在差异,要以具体报告单上的参考范围为准。

四、特殊人群的血常规特点

1、儿童

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且随年龄变化。比如新生儿血红蛋白正常值明显高于成人。

2、孕妇

妊娠期会出现生理性贫血,血红蛋白会轻度下降,这是正常现象。

3、老年人

部分指标可能略低于年轻人,但明显异常仍需重视。

血常规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身体的很多状况。但记住,它只是筛查工具,异常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下次拿到报告单时,不妨多留意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但最终的解读还是要交给专业医生。定期体检,关注血常规变化,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