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病原菌如何进入胎儿或新生儿

围生期病原菌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产道接触感染、羊膜腔逆行感染、医源性操作传播及产后密切接触五种途径侵入胎儿或新生儿。
病原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可突破胎盘屏障,经母体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此类感染多发生在妊娠早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或死胎。孕妇定期产检及血清学筛查对预防至关重要。
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被B族链球菌、淋球菌等污染的产道分泌物而感染。表现为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或结膜炎。孕晚期阴道分泌物检测及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风险。
胎膜早破时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等经阴道上行至羊膜腔,引发绒毛膜羊膜炎。胎儿吸入或吞咽污染羊水导致肺炎、败血症。保持会阴清洁、避免频繁阴道检查是预防关键。
有创产前诊断、宫内输血等操作可能将表皮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引入宫腔。严格无菌操作规范、限制非必要侵入性检查能有效规避此类风险。
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完善时,通过护理人员手部、哺乳器具等接触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病毒。母乳喂养前清洁、接触婴儿前规范洗手可阻断传播链。
孕妇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增强免疫力;避免生食海鲜及未经消毒乳制品;妊娠期出现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需及时就诊。新生儿护理需单独使用消毒器具,定期开窗通风,发现嗜睡、喂养困难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注意乳头清洁,避免服用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