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把蚊香片嚼了几下有事吗

儿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87次浏览

关键词: #宝宝

宝宝误嚼蚊香片可能引发中毒反应,需根据摄入量立即采取催吐、就医等措施。蚊香片毒性主要来源于拟除虫菊酯类成分,轻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重度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1、毒性成分:

蚊香片含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这类成分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起效。人体摄入后可能刺激消化道黏膜,儿童每公斤体重摄入超过5毫克即需医疗干预。部分产品还添加增效醚等有机溶剂,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2、早期症状:

误食后10-30分钟可能出现流涎、恶心等口腔刺激症状。若观察到宝宝频繁揉嘴、拒食或哭闹,提示黏膜已受损伤。此时需立即用清水反复漱口,禁止自行催吐以防二次灼伤。

3、系统反应:

当毒素吸收入血后,可能引发头痛、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面部潮红、瞳孔缩小等拟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肌肉震颤或抽搐,提示需急诊洗胃。

4、急救处理:

立即携带蚊香片包装至急诊科,医生会根据摄入时间选择洗胃或活性炭吸附。血液检查重点监测肝功能与电解质,出现肌酸激酶升高需预防横纹肌溶解。静脉输液可加速毒素排泄。

5、后续观察:

无症状者也需在医院观察6小时,居家监护时注意有无迟发性呕吐或精神萎靡。恢复期给予米汤等流质饮食保护胃黏膜,3日内避免高脂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

所有驱蚊产品应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带锁橱柜,使用后及时清理残余片剂。建议优先选用物理防蚊方式如蚊帐,婴幼儿房间避免使用气雾型驱蚊剂。若发现误食行为,即使未见症状也需拨打120或就近送医,切勿等待症状出现。日常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教育幼儿识别危险物品,培养"不入口"的安全意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