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败血症的原因有哪些

血液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29次浏览

关键词: #败血症

大肠杆菌败血症可能由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医疗操作感染等原因引起。

1、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大肠杆菌败血症的常见诱因。大肠杆菌通过尿道逆行进入膀胱,引发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当细菌突破泌尿系统屏障进入血液时,可导致败血症。尿路梗阻、导尿管留置等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解除尿路梗阻。

2、胆道感染:

胆道系统感染可能引发大肠杆菌败血症。胆结石、胆管狭窄等病变可造成胆汁淤积,为大肠杆菌繁殖创造条件。细菌通过胆管静脉吻合支或直接穿透胆管壁进入血液循环。患者常伴有寒战高热、黄疸等表现。治疗需联合使用抗生素和胆道引流。

3、腹腔感染:

腹腔内感染是大肠杆菌败血症的重要来源。阑尾穿孔、肠穿孔、腹腔脓肿等疾病可使肠道内大肠杆菌进入腹腔,继而穿透腹膜进入血流。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治疗需手术清除感染灶并配合广谱抗生素。

4、呼吸道感染:

医院获得性肺炎可能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机械通气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大肠杆菌肺部感染。细菌通过肺泡毛细血管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临床表现为咳嗽、脓痰、呼吸困难等。治疗需根据药敏选用适当抗生素,必要时行呼吸支持。

5、医疗操作感染:

侵入性医疗操作可能导致大肠杆菌败血症。中心静脉置管、外科手术、透析治疗等操作可能将皮肤或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带入血流。操作不规范、无菌技术不严格会显著增加风险。治疗需及时拔除感染导管,并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预防大肠杆菌败血症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饮食,及时治疗原发感染病灶。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生冷食物,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出现持续发热、寒战等疑似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合理使用侵入性医疗装置。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