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营养性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慢性失血、吸收障碍等原因引起。

1、铁摄入不足:

母乳或配方奶中铁含量不足是婴幼儿常见原因,6个月后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米粉、红肉泥,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原料缺乏。需通过调整膳食结构补充动物肝脏、瘦肉等高铁食物

2、维生素B12缺乏:

纯母乳喂养且母亲素食的婴儿易出现,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成熟过程。母亲需增加蛋奶摄入,婴儿可通过添加鱼类、蛋黄等辅食补充,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2制剂。

3、叶酸缺乏:

长期煮沸破坏叶酸的辅食制备方式,或绿叶蔬菜摄入不足会影响DNA合成。建议采用蒸煮方式处理菠菜、西兰花等食材,必要时遵医嘱补充叶酸片剂。

4、慢性失血:

肠道过敏、钩虫感染等导致的隐性失血会持续消耗铁储备。表现为反复腹泻、肛周红肿,需进行粪便潜血检查并针对原发病治疗,同时加强含铁饮食补充。

5、吸收障碍:

慢性腹泻病、乳糜泻等疾病影响营养吸收,可能伴随生长发育迟缓。需治疗基础疾病,选择易吸收的铁剂形式,并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预防营养性贫血需从孕期开始加强母亲营养,婴儿期按时添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及叶酸的辅食。6月龄起每日保证至少1份高铁食物,如30克强化米粉或20克肝泥;避免过量摄入影响铁吸收的乳制品;定期进行血常规筛查。出现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补充铁剂以免过量中毒。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充铁元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