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和牙龈炎的区别是什么

牙周炎与牙龈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牙龈炎仅累及牙龈组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炎则已侵犯牙周膜、牙槽骨等深层结构,伴随牙龈退缩、牙齿松动。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难度、预后效果及并发症五个方面。
牙龈炎由菌斑堆积引发牙龈边缘炎症,病变局限于牙龈软组织。牙周炎是牙龈炎未及时控制,炎症向深部扩散导致牙周附着丧失,伴随牙槽骨吸收的不可逆病变。吸烟、糖尿病等系统因素会显著加速牙周炎进展。
牙龈炎表现为刷牙出血、牙龈充血肿胀,探诊出血阳性但无牙周袋形成。牙周炎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观察到牙周袋深度超过3毫米、牙龈退缩、牙齿移位松动,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或垂直吸收。
牙龈炎通过规范洁治和口腔卫生维护可完全逆转。牙周炎需序列治疗包括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中重度病例可能需翻瓣手术、骨移植等再生治疗,无法完全恢复已丧失的牙周支持组织。
牙龈炎预后良好,炎症消退后牙龈形态功能可恢复正常。牙周炎治疗后仍需终身维护,存在较高复发风险,晚期病例可能出现牙齿脱落等不可逆损害。
牙龈炎一般不会引发全身性疾病。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控制不良、早产低体重儿等系统性疾病存在双向关联,炎症介质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远隔器官。
日常应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接受专业洁治。牙周炎患者需戒烟控糖,选择软毛牙刷及牙缝刷清洁牙周袋,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治疗。建议牙龈出血持续1周以上或发现牙齿松动时及时就诊,避免从可逆性牙龈炎发展为不可逆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