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早期有什么表现

缺铁性贫血早期表现主要有疲劳乏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头痛、心悸气短、异食癖。
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肌肉组织缺氧,患者常出现持续性的倦怠感,轻微活动即感四肢沉重。这种疲劳感在充分休息后仍无法缓解,可能伴随工作效率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血红蛋白减少,皮肤和黏膜(如眼睑结膜、甲床)呈现苍白色,尤其在手掌褶皱处和口腔黏膜表现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面色萎黄,这与缺铁影响黑色素代谢有关。
脑组织供氧不足引发前庭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体位改变时眩晕加重,可能出现搏动性头痛。症状多在午后或劳累后加剧,严重时伴有视物模糊或耳鸣。
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以弥补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轻微活动即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部分患者夜间可能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但平卧后能自行缓解。
机体缺铁影响神经递质代谢,约15%患者会产生对非食用物质的异常渴望,如啃食冰块、生米、泥土等。这种现象在儿童和孕妇群体中更为常见。
日常应增加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长期素食者需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月经量过多的女性建议每年进行血常规筛查。烹饪建议使用铁锅,避免浓茶和咖啡影响铁质吸收。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但运动强度需根据血红蛋白值调整。出现指甲凹陷或舌炎等典型体征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