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肠炎晚期症状有哪些

急性结肠炎晚期症状主要包括持续腹泻、血便、剧烈腹痛、发热及体重下降。病情进展至晚期时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性并发症。
晚期患者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水样或黏液脓血便。肠道黏膜广泛溃疡导致吸收功能障碍,常伴有里急后重感。需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
结肠黏膜深层溃疡侵蚀血管会引起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严重者每日失血量超过200毫升。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需警惕失血性休克,应及时输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原复合物,必要时行结肠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
病变累及结肠全层时可出现左下腹持续性绞痛,伴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壁水肿增厚可能引发不全性肠梗阻,需禁食胃肠减压,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山莨菪碱解痉。
体温持续在39℃以上提示肠道细菌毒素入血,可能继发败血症。血培养阳性者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头孢三代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同时给予物理降温及补液支持。
长期营养吸收障碍导致体重下降超过基础值20%,伴随低蛋白血症和四肢肌肉萎缩。需通过肠外营养补充热量,待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至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晚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预防糜烂。饮食采用无渣流质如米汤、藕粉,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每日监测尿量及血压变化,出现意识模糊或少尿等休克前兆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蒸蛋、嫩豆腐等低纤维食物,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