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但也可发生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该病主要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喂养不当、吸收障碍、代谢异常、药物影响及遗传因素。
婴幼儿期母乳或配方奶中叶酸含量不足,或辅食添加不及时,易导致叶酸摄入不足。长期单一饮食会阻碍维生素B12吸收,建议逐步添加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富含营养素的食物。
慢性腹泻、肠道手术或克罗恩病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婴幼儿肠道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吸收问题,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某些遗传代谢疾病如甲基丙二酸血症会影响维生素B12的转化利用。先天性内因子缺乏会导致恶性贫血,这类患儿需要终身接受维生素B12注射治疗。
抗癫痫药、甲氨蝶呤等药物会干扰叶酸代谢。孕妇服用这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造血功能,哺乳期用药需评估药物对婴儿的影响。
遗传性叶酸吸收障碍、Imerslund-Gräsbeck综合征等罕见病会导致维生素B12吸收缺陷。有家族史的婴幼儿应进行基因筛查,早期确诊可避免神经系统损伤。
预防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需保证膳食均衡,婴幼儿期按时添加富含叶酸的菠菜、西兰花等辅食,学龄儿童可适量摄入动物肝脏、蛋类。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常规补充叶酸制剂,早产儿需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维生素B12。出现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确诊后需规范补充治疗3-6个月,定期复查造血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