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模糊怎么回事

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模糊可能由术后角膜水肿、人工晶体位置偏移、后囊膜混浊、视网膜病变、干眼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干预、激光治疗、二次手术等方式改善。
手术过程中角膜内皮细胞受损会导致暂时性水肿,表现为视物模糊伴光晕。轻度水肿通常2-4周自行消退,严重者需使用高渗滴眼液促进水肿吸收。术后避免揉眼、保持头部抬高睡眠有助于缓解症状。
晶体囊袋固定不牢或术后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人工晶体偏位,出现复视或视力骤降。需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认偏移程度,轻微偏位可通过瞳孔收缩剂调整,严重偏移需手术复位。术后1个月内避免弯腰提重物可预防该情况。
约20%患者术后2-5年出现后囊膜增生混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表现为渐进性视力下降。采用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可在门诊完成治疗,5分钟操作即可恢复透明光学通路。该情况与年龄及代谢因素相关。
术前存在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老年性黄斑变性可能在术后显现症状。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确诊,根据病情选择抗新生血管药物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建议三高人群术前完善眼底检查。
手术创伤会暂时破坏眼表微环境,表现为异物感伴间歇性视物模糊。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进行泪小点栓塞术。热敷眼睑及Omega-3脂肪酸补充有助于泪膜稳定。
术后3个月内应定期复查视力及眼压,避免游泳及粉尘环境。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C及叶黄素,推荐食用胡萝卜、蓝莓及深绿色蔬菜。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若突发眼痛、闪光感应立即就医排除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